DB50∕T 1640-2024 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重庆市)
ID: |
21275277CA08401499007CBE2C78008E |
文件大小(MB): |
1.05 |
页数: |
1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CCS B 60 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 50/T 1640—2024,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2024 - 07 - 08 发布2024 - 10 - 08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 1640—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嘉、唐宏、余先怀、袁兴中、王荣、王太强、彭曾、陈英灿、李升莲、李清,艳、夏瑜、游仁义、贾恩睿、张华、陈鸿飞、唐威、向世明、向羚丰、胡敏、谢沁希、游奉溢,DB50/T 1640—2024,1,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保护技术与措施、利用技术与,措施、监测与管护,本文件适用于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2481 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HJ 624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710.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 710.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HJ 710.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 710.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 710.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 710.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 710.1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HJ 710.1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 710.1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红外相机技术,SC/T 9402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TD/T 105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湿地wetland,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注: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来源:GB/T 42481—2023],3.2,DB50/T 1640—2024,2,小微湿地small and micro wetland,面积在8 hm2以下的单独湿地,[来源:GB/T 42481—2023],3.3,春沼vernal pool,春季因雨水或融雪积水,夏季逐渐干涸的临时性小微湿地,通常具有低渗透性底质,没有捕食性鱼,类生存,分布于森林或田野景观中,3.4,湫洼seep wetland,以地下水为水源,由地下水与地表相交产生渗流,并沿斜坡汇集到地势低洼处,具有丰富的湿地植,被且土壤水分长期饱和,见于地下水丰富区域,3.5,小微湿地网络small and micro wetland network,流域内空间相近、水系相连的多个小微湿地经由沟、渠、溪等线性要素连接,形成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网络,4 基本要求,4.1 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生态优先,保护为主,4.2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障小微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符合湿地保护与管理要求的,可持续利用,4.3 根据小微湿地所在生态区位、类型、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价值,确定保护目标,4.4 根据小微湿地资源状况、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确定合理利用目标,4.5 根据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方式及影响程度、流域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保护与利用方,案,5 调查,5.1 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a) 资料收集包括与小微湿地保护及利用相关的资料,如法规制度、规划、统计年鉴、地方志和,科技文献等;,b) 现场调查包括实地观察、记录、取样、访问、拍照、录像等,调查方法参照HJ 624、HJ 710.1、,HJ 710.2、HJ 710.3、HJ 710.4、HJ 710.5、HJ 710.6、HJ 710.7、HJ 710.8、HJ 710.11、HJ 710.12、,HJ 710.15、SC/T 9402 和TD/T 1055,5.2 内容,包括基础信息、自然环境概况、受胁情况、保护及利用现状等,调查内容按照GB/T 42481-2023的,附录A执行,6 保护技术与措施,DB50/T 1640—2024,3,6.1 水文水环境保护,6.1.1 水量保持,通过源头水源保障、营建生态蓄水结构(包括小型蓄水库塘等),满足小微湿地的生态需水量,6.1.2 水文连通性保护,6.1.2.1 保障小微湿地之间及其与周边河溪、湖泊、库塘等水体的水文连通性,不应在河流型小微湿,地中修建阻断水文连通性的建构筑物,6.1.2.2 通过沟、渠、河溪等连通形成小微湿地网络,见附录A,6.1.2.3 对存在水系隔断、淤塞等问题的小微湿地,通过沟渠、疏浚、水闸等方式实现水文连通,6.1.3 水质保护,6.1.3.1 不应向小微湿地倾倒、排放污染物,6.1.3.2 在小微湿地周边设置具有拦截和净化功能的生态缓冲带,6.1.3.3 利用……
……